尋舊佈新 開啟服務新紀元
新年將近,爆竹一聲除舊歲。除舊佈新一直是傳統中華文化,期許人們勇於革去舊習,迎向新年新希望的勉勵之詞。
因此,長期以來。大家對於「新」就是代表「好」,總擁有一些迷思。在這一點上,古今中外皆然。
先說西方。中古歐洲的文藝復興代表著新興的新文化運動,以人文主義為核心,擺脫宗教籠罩一切的桎梏。而繼之的古典自由主義,以自由為核心,建立資本主義,追求自由競爭;但是,新古典自由主義,則對平等有所主張,企圖為自由與平等之間,找到一個槓桿。所以,「新」又有著更正「舊」的疏忽、偏頗或錯誤的味道。
再說中國。北伐統一完成之後,先總統 蔣公提倡新生活運動,至今仍被認為是革去封建傳統中國舊習陋規的一項生活革新的指標。自政府遷臺後,臺灣在邁向民主化、自由化以及高度經濟發展的過程中,無可諱言,由於榮民袍澤在軍中無私無我的捍衛國土,而在褪去戎裝後,又直接投入各項建設行列,諸多貢獻,國人才能享有「嶄新」而又富裕的生活。
然而,當人們逐漸喪失可見的實物,也意識到對舊有一切記憶逐漸模糊之際,「尋舊」成為臺灣的一股風潮與時尚。這也印證了,舊的歷史與回憶,和現在與將來的創新,猶如河水的上游、中游與下游,那是切不斷的生活系絡。
因此,除舊佈新,固然帶來新希望;創新與創造,或可帶來極大的歡娛與財富。但「舊的」未必是「不好的」。也許「尋舊佈新」,會比「除舊佈新」更帶有積極的意義。
從「尋舊」上來講,恐怕是眷村人最為感觸良多的內心渴望。從許多珍貴的老相片及歷史文物中,更能顯現榮民袍澤當年生活之艱苦以及為國家所作的犧牲奉獻;政府改建老舊眷村,改善了榮民榮眷的住家條件及人際關係網絡。「尋舊」也許不僅可恢復舊有的眷村人際關係網絡,更可以佈出新一代的人際關係,讓新的人際關係網絡能成為榮民榮眷之間生命的聯繫,相信這是所有榮民榮眷,新年的新希望。
回顧過去一年,輔導會為實踐「傳承榮民精神、追求卓越服務、永續組織發展」的施政願景,以期毋負國家社會與退伍軍人的付託,展現勇於承擔、穩健開創的新契機,無論在榮民就學、就業、就醫、就養及服務照顧等工作,均獲致相當成效;展望新的一年,輔導會業已擬訂具體施政措施,包括:一、清廉施政—縝密防弊興利。二、完善社福—溫暖照顧弱勢。三、關懷社會—強化老人安養。四、共享資源—促進榮民健康。五、貫徹政策—完備輔導功能。六、陳展文物—傳承榮民精神。期透過各項施政作為,持續提升服務品質。
新年新希望,輔導會將積極建立「實事求是,廉能勤政」的團隊,以「關懷弱勢」的理念,落實行政院「大溫暖」計畫,為全體榮民榮眷提供最溫馨、貼心、誠摯、及時的服務。(點閱次數:1271)